国家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的核心目标与标志工程是"三通两平台"。其中,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中心,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满足广大师生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迫切需求,同时,将名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进行有效传播,解决偏远地区大量薄弱学校缺师少教的难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推进教育均衡发展。
根据国家教育信息化的整体部署,围绕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利用云计算技术,建设覆盖全区域、分布合理、开放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整合和利用国家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及社会相关企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集中汇聚本地区原生态的实用教育资源,通过校校通、班班通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直达课堂,同时送达师生的网络学习空间,创新教学与学习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一方面通过引用、整合、征集、购买、制作等方式,建立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分类齐全、实用好用的优质教育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资源推荐、审核、评估、反馈等机制提高资源服务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全面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与共享。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能便捷地调用平台资源,包括区域共享的优质资源和自己备课资源,做到课本同步的网络教学资源快速搜索与下载使用,真正实现优质资源班班通,让缺师少教的薄弱学校开足开齐课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将优质教育资源送达全区师生网络学习空间,构建不受时间地域限制的研修、教学、学习、互动和管理新模式,实现"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以利于个性化教学和因材施教,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自主学习。
将教育资源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阶段的建设与使用情况及时采集上传至平台,并通过统计分析对资源服务于教学等各环节的情况进行全面监督、管理和经验分享,保障和提升应用效果。
采用语音转写、语义分析、自然语音理解、音频检索等技术,让用户在长时间的音视频教育资源中简便准确地定位到其期望的位置;让用户可以采取相对自由表述的方式,在海量教育资源中快速找到自己所需的资源,使得"在大海里捞针"成为可能,更有效地发挥优质资源的使用价值。
教育信息化被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开始从分散建设向整体规划、统筹推进转型。采用云计算技术建设区域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具有科学经济、利于共享、管养专业、扩展灵活、高效可靠等优势,能有效解决信息孤岛、重复建设问题,保障优质区域资源服务的可持续发展。